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最高人民检察院1日召开“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抗战精神”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新闻发布会。会上,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介绍,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,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英烈保护、红色文物、革命遗址旧址等公益诉讼案件2243件,其中抗战领域案件83件,保护49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誉荣誉。
今年4月,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从各省区市推荐的80余件案例中精选11件典型案例,其中,上海市宝山区检察院、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军事检察院督促保护“一·二八”淞沪抗战遗迹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,其深化军地协作、构建多元保护格局的做法获得肯定。
上海市宝山区曾是淞沪抗战的主战场,曾见证无数军民英勇抗击日寇侵略的悲壮历史,留存下众多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抗战遗迹。然而,随着城市建设与发展进程加快,区域内留存的抗战遗迹数量逐渐减少,现存遗迹也面临诸多保护难题:散落于各街镇的抗战时期碉堡普遍存在年久失修、墙体开裂等问题;作为“一・二八” 淞沪抗战遗址的马桥纪念村牌坊,更是遭遇建筑本体被压占、柱体破损、油烟侵蚀等严重情况,不仅损害了遗迹的历史风貌天载配资 ,也不利于抗战历史的纪念传承与抗战精神的弘扬。
为守护红色遗产,相关检察机关通过无人机勘查、走访村居委、查文献、开调研座谈会等方式,对宝山区32个碉堡遗迹、3处纪念牌坊遗迹、5处抗战遗址全面排查。
经调查发现,马桥纪念村牌坊(长6.45米、高4.48米)位于村民自建房院落内,牌坊水泥横梁被空调外机压占,晾晒衣物的铁丝缠绕柱体,造成柱体流云雕刻破损,厨房排烟口直对牌坊致使其三分之二部分被侵蚀。部分埋于地下的聚源桥村碉堡原有结构被破坏,墙体开裂。
另外,其他5处碉堡遗迹不同程度存在雨水浸泡、固体废物侵占、堡体周边无警示标识牌及防护围栏,难以区分保护范围等问题,还有4处已确定为文物普查登录点的碉堡遗迹已灭失,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。
2024年8月5日,上海市宝山区检察院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》《上海市文物保护条例》,向宝山区文旅局及相关街镇公开送达检察建议,要求其履行文物、遗迹保护监管职责,加强未核定保护级别遗迹保护,为符合条件的文物普查登录点申请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。宝山区文旅局和属地街镇收悉后,开展淞沪抗战文物保护专项整治,联合巡查清除马桥纪念村牌坊压占物,重建维修损坏侵蚀部分。对聚源村碉堡进行整体修复,整治9处遗迹周边环境,清除5处侵占物,设置2处防护围栏与警示标志,对存在问题的碉堡和牌坊进行全面整改。
针对淞沪抗战遗迹部分碉堡遗迹属于军事设施情况,上海市宝山区检察院与上海军事检察院在联合办案的基础上,进一步会签协作意见,深化军事遗迹或设施联合巡查、线索移送与技术支持协作,凝聚军地检察机关公益保护合力,共同守护抗战遗迹。
淞沪抗战遗迹真实反映了中国人民和军队团结一致、英勇抗击侵略的壮举,是中华民族无法忘却的记忆。检察机关持续深化军地协作机制,以高质效办案推动受损淞沪抗战遗迹得到抢救性保护,督促行政机关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,对各类抗战遗址遗迹开展起底式调查、认定和登记。同时,深入挖掘抗战遗迹的历史价值与教育功能天载配资 ,实现抗战遗迹保护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良性互动,以法治力量让革命精神得以弘扬。
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